太極拳的保護結構體

鍾文淵

去年, 有一位剛柔流空手道六段在香港和我們見面,他是美加總教練,華裔和黑人的混血兒,其間說道一件事。就是他的師兄是空手道八段,未來的掌門。這位總教練說,練到像他師兄這種程度時,他們的身體和一般人很不一樣,功夫自然是非常厲害的,而最重要的是他師兄的身體中有些神秘的東西,就是有一種東西從內部升上來了(升上來是這位教練所用的名詞)。

到底是什麼東西升上來呢?有人說是一種氣,也有人說是一種能量,但不論是什麼,可以肯定的是,升起來的東西可以保護整個身體,而且把重要的穴道都保護著。

身體多了一個保護層,在散打時就可以有很強的保護能力!也就是說在散手時,很脆弱的穴位及要害如壇中穴等等,會有一種自然保互護層,不容易受傷!而同時,這位總教練也發現鍾文淵先生有和他師兄相同類似升上來的東西而驚訝不已。

任何正確的武術訓練應都可以達到這個效果,所以太極拳也不例外。我們並無意去神話太極拳的能力,但是基本上,太極拳也是武術,為何時日至今的太極無法重顯楊露蟬時的丰采呢?是不是在傳承上出了問題?

不可否認的事實存在著,就是現在絕大多數的太極拳根本上不了擂台。看看我們所謂的推手比賽,死力牛推,摔跤不像摔跤,柔道不像柔道,角力嗎?又沒有角力的許多細微技巧。是所有武術的綜合嗎?我想很多人只能苦笑。如果應用這種推手練成的武術上搏擊擂台呢?我想大家也只有更深的苦笑了。

於是乎,有志之士就大聲疾呼,太極拳應該不能只有推手,也要做搏擊的訓練,這種聲音讓人耳目一新,看看成績,似乎也能上擂台一較長短了。但觀其練習方式,似乎除了會打一套太極拳外,其餘的訓練方式和散手及搏擊雷同,這不免啟人疑竇,難道這樣就是太極拳的搏擊嗎?那國外的拳擊手來中國學一套太極後,上擂台,也可以自稱是「太極散手」嗎?

會有這些疑問,其實是不明白太極拳的根本精神之故。任何武術都有其特性存在,練太極拳就要明瞭太極拳到底在練什麼?特性是什麼?這樣才能真正練出太極拳的武術出來,而不是迷迷糊糊的張冠李戴,拿其他武術的內在特性來混充。

大家知道太極拳是不用力而用重量,因此只能依賴水體的流動,身體是徹底的放鬆,在身體徹底放鬆後,除了骨骼的密度會大量提高,肌肉也會發生變化,但這不是平時我們用力練出的肌肉,那種肌肉很容易練成也很容易消失,而且其缺點不僅是在於他的容易消失,最重要的是這種肌肉很粗糙,不緊密。

但是如是用重量拳,骨架緩緩的運行,這是會出現一個奇蹟,在骨的縫隙處會生出細微的肌肉,我們稱他為細微肌肉,這種細微肌肉的形成,能大大的提高我們對於身體的控制能力。如果要比擬,這種控制能力就會好像是蛇一般。

當然還有其他特性,今天就先說到這裡了,文章中有機會再談。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