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
中國各門各派的功夫武術,都有站樁這個動作,可見這個動作的重要性。不過,專家發現,學習太極,不少人都忽略了站樁這個基本動作,只重視太極拳套鍛煉,往往因而得不到太極的精髓。淪為舞操未起養生之效習太極數十年的太極師傅吳汝華指出,隨太極拳愈來愈普及,太極拳已變質成為太極操和太極舞,這些與養生、防禦等功效相差很遠,頂多只能達到健身功效。她認為,真正的太極拳應該有下列4個特點﹕
■ 具養生之效﹔
■ 具有極強的防禦功能﹔
■ 練拳時有「飄飄然」的感覺,令人非常享受﹔
■ 即使不再鍛煉了,養生和防身功能仍能一直保持,像鑽石一樣永久保值。
真正太極 練柔得剛
吳汝華強調,由於人習慣用力,所以在練習太極時,身體和手就自然不能放鬆,肌肉限制了骨骼的自然運動,真正的太極,肌肉及筋都不用力,完完全全掛在骨架之上,她從台灣邀請了太極師傅鍾文淵展示何謂真太極。
訪問期間,鍾文淵激請攝影記者大力地用腳踢他的小腿,攝影記者最初有點猶豫,在鍾文淵鼓勵下,攝影記者使勁地踢上一腳,鍾文淵站著絲毫不動,記者雖口說不痛,事後卻形容自己好像踢在一條電燈柱上。
吳汝華形容,這就是太極拳的「練柔得剛」。
站樁 每天必做功課
鍾文淵指出,站樁是一種「立禪」,姿勢不宜太低,鼻尖、膝尖和大腳趾尖成一直線,站樁時盡量把全身肌肉放鬆,是初學者最重要的課題,當肌肉慢慢放鬆時,骨骼的感覺就會慢慢出現,感覺自己全身肌肉都放鬆,掛在骨骼上,而全身重量灌注在湧泉穴(腳底)的感覺愈來愈明顯,直至湧泉穴像湧出一股清泉,經脊椎直達百會(頭頂),就是太極入門的開始。
他指出,太極站樁對身體健康十分非常重要,但很多人不明白而忽視,他建議,站樁應列為每天必做的功課。
作用﹕鬆弛靜心 提升免疫力
■ 站樁時,腳的重心落在腳底湧泉穴,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穴道,是人身氣機的交集點,時常加以壓力可激發全身興奮自律,登山遠足,慢跑亦能激發湧泉穴。
■ 站樁數十分鐘,過程頗為單調,所以站樁是一種耐心和毅力的磨練,對安靜心靈及穩定情緒有莫大益處。
■ 站樁時,身體處於穩定狀態,呼吸趨於自然,肌肉放鬆,血液循環改善,因而加速新陳代謝。
■ 身體及精神緊張會令免疫系統受抑制,站樁可以鎮靜心神,強化免疫系統功能。
■ 站樁不可提肛,要放鬆全身肌肉。
■ 剛吃飽不要站樁,最少要相隔1小時。
■ 站樁時有便意,就應暫停一下,解決完再站,不可憋忍。
■ 站樁作為功夫鍛煉,大約站30分鐘﹔站樁作為治病,則要站上30至60分鐘,站至流汗。
■ 初站時體力不支,可分階段來站。
■ 站樁不是蹲馬步,全身不可用力,腿部力量亦要卸去。
■ 站樁時腳底感到燙熱,必須忍耐,腳底熱力會流遍全身,讓身體大量排汗。
■ 站完可喝溫開水,但不可喝冰水,不可吹風扇、冷氣﹔最好將身體擦乾,讓汗水自然收乾才沐浴。
■ 站樁處要通風,站時不可邊吹電扇或冷氣。
■ 呼吸要自然,不可控制呼吸,只要做緩緩深吸慢呼的動作,毋須氣貫丹田。
■ 站樁可隨時開始,隨時停止。
中風病人 練習站樁 恢復活動力
訪問當日,麥先生獨自從粉嶺乘車到土瓜灣,右半邊身受中風後遺症影響,仍有點僵硬,但與一年前剛中風的身體狀況比較,已判若兩人。
麥先生在去年6月中風入院,一個月後出院,即使由兩名兒子分別在左右兩旁支撐,他亦無法站立,也沒法抬起右手右腳,一切起居生活都要別人貼身照顧。家人送他回內地接受針灸治療,治療一個月後,在家人攙扶著還勉強可以站立。
「剛出院時,我常常嘗試用右腳站立,跌倒了好幾次,眼鏡也跌爛了。」
去年8月開始學習太極拳,由太太攙扶著站樁,每天站40分鐘,然後開始起式……
「開始站樁後,睡得較安穩。」
磨練體力與意志
別小覷看似簡單的站樁,當中所需要的體力和意志力,對一個中風病人來說,絕對不容易,難得麥先生康復的意志很堅決,每天咬緊牙關練習,慢慢地,他毋須太太攙扶,可以自己站樁,右手右腳可以提起來,開始用拐杖步行,可以自己洗澡、執筆、拿筷子……到今時今日,麥先生已毋須太太陪伴,亦不要拐杖輔助,便能獨自從粉嶺乘車到土瓜灣。
醫學研究證實 耍太極 優點多
太極對身體的好處,近年頗受關注,經國內外不少學術機構的研究,其優點已獲肯定﹕
■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用了年半時間及近百萬研究經費,選了48名65歲至約70歲、有運動習慣的老人進行測試,結果發現有耍太極的長者,身體搖晃情况較少,平衡力較佳,自信心指數亦明顯較沒有耍太極的長者高。
■ 香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太極可顯著紓緩長者的抑鬱徵狀,長者習太極後,胃口、睡眠質素都有改善,愁緒、感到提不起勁的頻率減少,孤單感亦降低了,自我感覺得到改善。整體上,抑鬱情緒出現的頻率減少近七成。沒有練太極者,抑鬱情况持續。
■ 美國加州大學神經心理研究所曾向36名平均70歲、年輕時曾出水痘的長者進行研究,一半人每周參加3次太極班,其餘人生活如常,15周後發現,練太極者身體的免疫細胞T-cells增強了五成。T-cells有助對抗「生蛇」的元兇——帶狀疹病毒。
■ 台大醫院復健部研究指出,75歲老人接受太極訓練1年後,心肺功能、肌力、平衡與循環都明顯進步;男性最大攝氧量可增加16%、女性可增加21%,體能提升至與50歲時相若,跌倒的情形亦大大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