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想法

吳汝華

吳公儀先生想出來的方法是非常好教學法,新的學生教方形的拳,舊的學生教圓形的拳,也就是方拳和圓拳!

我們也有我們的想法,初級的拳是平圓的拳,中級的拳是立體的拳,最後的拳是斜形的拳,也就是最高級。

但是所謂高級的太極拳是斜形拳,是不是指拳是斜的?當然不是,這個留待以後慢慢的說了。

古希臘的神華,有一個很有名的謎語: 什麼東西是小時候四隻腳, 長大後兩隻腳, 最後是三隻腳? 謎底是: 人。

當小孩子是手腳用爬爬的時候,就像我們的16式,初級的教育,是平圓的拳,到了17式、18式……已經開始立體的拳了,也就是”人”站起來了,不用爬了,太極球體開始轉動了,”立如平准。活似車輪。”了,想做這什麼就做什麼,很厲害了,誰也擋不了!

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人”一開始站起來時是搖搖擺擺,不穩定,就像我們在初級的時候的平圓拳,是平面的,如棚捋擠按也就是攔雀尾是太極拳的基礎。後來進步到中級,同樣也是攔雀尾卻是”立體攔雀尾” (也就是斜攔雀尾,各位千萬不要搞錯了這個斜攔雀尾只是名字而已,不是斜拳了,)是不一樣的拳了,從搖搖擺擺,不穩定的拳進階到立體穩定的拳。中級就是中級,是立體的拳。在初級的時候搬攔鎚夠厲害的了,是”進步”搬攔鎚,到了中級的時候,卻是”退” ,倒攆猴,”退” 了,真的”退” 嗎?當然不是,不過是一種方式罷了,誘敵人深入來。

“人”站起來了,想攻擊就攻擊,想防守就防守,”人” 是一樣的人了。但拳就是不一樣的拳了!畢竟是進階到立體的拳的!

“最後是三隻腳”,是老人家的拐杖。是斜形的拳,老人家的智慧是相當寶貴的,看上去好像是比較衰弱了,又搖搖擺擺的,又拿了個”拐杖”,是比較衰弱嗎?如果是長期練太極拳的老人,其實到老時剛好能練成最厲害的斜形拳。

我們在中級是有一個左右打虎,是斜形的拳,高級也又野馬分鬃、玉女穿梭都是很”兇”的拳,這幾招拳最容易看的清楚,是斜形的拳。舉一個例子,比如說平時開車的時候,車是”直” 開 ,也可以轉彎,但是摩托車是可以直開,在轉彎時候,速度快的話肯定是斜開。老人家的功夫如火純青的時候,真像多了一隻腳般有三隻腳,而這的拐杖其實是擺樣子!

楊澄埔先生說:”太極拳皆是圓圈組成,全體無招架,無招式,之拳術,只是立圓,平圓,斜圓,無數手足腰之圓圈,在旋轉,至登峰造極時,會令敵人無法進入……”

太極拳就是這樣的拳,就這樣我們有了初級的拳,和中初級的拳和高級的拳了!也就的我們的楊澄埔的85式!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