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初級教育的重要

吳汝華

太極拳的學習需要有初級教育,因為大部分的學生對於太極拳的認識總是過於片面,對於每一個動作都只有十分局限的理解,因往往不能了解每個拳式的功用及結構而大感懊惱, 比如,知道該動手,卻不能同時動足,也不能同時動腰、肩臂,或只是不斷不斷的模仿,這種無意義努力,令到整個拳式看起和不甚和諧,所以我們認為學太極拳不用一下子就勉強打完整套拳架,如果那樣會是依樣畫葫蘆的打完而已,並不能真正體會什麼。

楊澄浦先生對於太極拳的貢獻甚偉,為甚麼呢?

  1、太極拳的招式含有八勁,掤、履、擠、按等勁,每一個都是一個太極拳的動作,那為什麼非要將掤、履、擠、按四個動作合起來形成攔雀尾?或說,為甚什非要有「攔雀尾」一式?相傳楊澄埔曾說:攔雀尾一式的練法就要好像小鳥腳和我們的手連在一起。牠想飛,卻飛不了,因為沒有著力點,就好像黏在一起了, 小鳥就飛不了了!這主要使用的是聽勁,如果雀尾太極拳肉是不是小鳥不是雀尾?如果只是形容招式,不如使用大鳥,大鵬展翅,鳳凰展翅之類之語。太極拳本來很雅的,詩詞彙點,哪裡會又粗鄙?因所用都是與自然之物有關,故盡顯其細膩之處。

所以推手也是(掤履擠按)來練太極拳,這是非常清楚的。陳長興時期練太極拳並沒有掤履擠按四個字組成的招式,我們看到楊式太極拳提出了,我認為是因為楊式太極拳在練太極拳時候的需要, 攔雀尾的(掤履擠按),正好用推手,而推手亦使用掤履擠按真是絕妙的配合。

因為楊澄浦對攔雀尾一式是從能控制小鳥的聽勁開始,而發展出掤履擠按的內在感應。

2、進而從掤履擠按中發展出推手的方法,故太極拳的練習是很難自已單獨練習的,因為自已永遠是看不到自己拳式中的毛病。如果與推手高手一起練拳,對方總會一下次將自己的漏洞看出來了,因為旁觀者清,但當然也要對方是高手才行,一個初學者本來就是不可能看清自已的缺點,所以初學者一定需要一位老師來指導。

在推手中,推手著重的是「合」。對方來,我們就走;對方走,我們就進,推手講求的就是兩人之間如遊刃,不論對方是以何等的形態進攻,都是完全的配合對方的去勢,二個人漸漸融合一起,就對方已言就自己好像是消失了一樣。所以推手的練習更需要兩個人的配合,當然如能獲得高手共練,那是更好的了!

3、初學者一開始練太極拳的時候,都是在一個平面的狀態中練拳,並沒想像自己成為一個球去進行,但當到達比較高層次的練習,慢慢的就會進展成立體的,不斷的翻滾…一個太極球體就形成了!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