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汝華
現在很多人有做運動習慣的人,而我們都知道,當他們天天練習,身體自然感覺是比較有活力的。如跑步、打網球、舞蹈、羽球等等都是一般人們常做的運動。可是多運動是不是一定就延年益壽?那我們要探討一下。
我們其實都知道,運動會有運動傷害,何故呢?常常是因為局部施力不對或是姿勢錯誤或是過動勞動磨損,這些都會造成傷害。以馬拉松跑步為例,這就是一個過度損耗自己的一種運動,讓自己的身體及內臟處於一種很大的消耗之下,對身體是很不健康的,但還是有很多人樂此不疲。所以運動不見得對人的身體是好的,主要是原因是來自於用力,身體用力產生了傷害,也造成了磨損消耗。
再來我們談談太極拳和太極操的不同,這二者的不同其實就是在於用力。
太極操當然是有力的!
北京的楊式太極老前輩崔毅士,他的孫子聽說有八段功夫,卻不教太極拳而公開說是教太極操了,大大方方公開地說自己是教太極操,無需遮遮掩掩,因為不會就不會,主要是因為他無法體會無力的太極。
而太極拳呢?
太極拳到底是有力還是無力,各說各話,一般人很難判斷,有人說太極是有力,有人說太極是無力!也有說太極有時要有力有時不要用力!令人莫衷一是。
在此,我們看看香港太極宗師鄭天熊的故事:
“…鄭宗師在37歲的時候就被診斷出有糖尿病,而當時鄭宗師一向有練拳練功的習慣,而當時的人對此病的認知也不深,就將病的事擱在一旁,繼續的吃甜食、食燒烤、和朋友把酒言歡,而這情形也持續了20多年,直到年紀漸老,就退?太極山莊。直到66歲的一天早上起來,他發覺自己兩眼通紅,視線極為模糊,檢驗之下原來是患上了「青光眼」,而看了不同的專家教授的診治,他們都只叫他好好休養,而為了醫治糖尿病,錢花了不少在藥及打胰島素上,而秘方偏方也試了不少,但病情卻越發的嚴重,雙腳逐漸不能行走,併發症也不斷的出現,不是頭痛就是偏頭痛、心肌痛、肝痛、胃痛、肋骨神經痛、腰痛、湧泉腳心潰爛等等,真是令他極為之痛苦,而醫師的診斷為「氣、血、腎皆虧,生命已快到盡頭。」 這個時候,鄭宗師想自己一生之中,太極給他青年到中年一個強健的體格,卻為什麼到老年之時就束手無策呢?所以他決定重新在太極當中尋求解決的方法,而不再靠任何的藥物。
一開始,在家人的協助之下,他用一條帶綁著自己的腰部在欄杆上練功,以免跌倒,而頭兩個星期都只是可以支持3至5分鐘,而再過了一段時間,就可以到10至20分鐘了。而身體也慢慢的好起來,一方面是腳的力量增強了,二是血糖的指數有向下跌的跡象,雖然間中仍有併發症的出現,但他知道自己已是走對了路。 病情果然一日比一日好,在驗尿時,已沒有「+」號,而血糖指數也有標準之內,而身體的肌肉也慢慢的結實起來,潰爛的地方也癒合了。”
這個故事,記錄於鄭師的書上,只要有看過鄭師所著者,都會知道這件事情。鄭宗師在臺、港、澳和國際華人武術擂臺賽上奪魁,聲名大噪,意氣風發,但這個所向無敵的太極拳卻對付不了糖尿病,主要的原因是鄭師壯年的太極拳是還有力量的,為了擂台求勝,力量是免不了的。擂臺比賽當然是有力的,而且還非常有力的,鄭宗師也免不了的。
直到病重,鄭宗師才真正放下有力的太極練習後,體會出無力的太極拳,才一步一步的重拾太極拳,而他也是在無力的時候,才真正踏入太極的另一境界,真的太極拳終於出現了,我們敢說鄭宗師晚年對太極的體會絕不同於壯年之時,鄭宗師是真正懂太極拳的人!
太極拳是無力!!!
楊澄甫最出色的弟子鄭曼青曾說過,楊公當年曾每天對著學生說幾百個「鬆」字,自己卻仍未踏入「鬆」的門檻,到後來他自己有一次發夢,夢到兩個手臂斷了,才真正體會到了鬆的境界,而成了一代高人!
太極拳有兩種功能:一是養生,二為武術,如果有人說太極是要用力的,那就與太極的道理背道而馳。練習不同運動的人的體態都不一樣,因為所用的發力方法不一,如一些拳擊運動、田徑運動的的人,他們是需要肌肉的爆發力,因此著重於鍜練肌肉,所以他們的肌肉就會很結實,而太極拳的人主要用骨骼來鍜練身體的。當然也能強化肌肉,但肌肉會很有韌性,絕不同於用力鍜練出來的肌肉。
練太極拳除了不要用力外,還要把太極拳練得到位,才可以練出養生和武術!
再次強調:
太極拳是不用力的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