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

鍾文淵

推手是太極拳的一種非常重要練習方法,但它並不是在太極拳發源的時候就存在,而是後人創立出來的!而推手究竟是怎麼的一回事呢?一個人在推手的時候,他不是在”看”,也不是在”想”,而用身體的皮膚去感覺細”聽”。推的時候甚至可以張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看,專心的去細察空氣的流動,風拂拭衣服的觸感,一一從聽見的聲音、皮膚的感覺去回應對方的動作,從而練習控制自己及控制對方的感覺,這就是太極拳自成一格的”推手” !

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惟外面的人不知道的!

一般來說,少林拳我們叫他外家拳,而”外家”的拳,是著重於肌肉力量的爆發力。如螂郎拳,永春拳等等,都是用力的。而一些內家拳,如形意拳、八卦掌等雖用的是內力,主要也是以肌筋所組成的勁力為主。

惟獨只有太極拳是不用力!

有人會說:總是說太極是「用意不用力」,但是什麼叫作「不用力」呢?真把人家搞得很混亂了!

說穿了,其實就是整個人放鬆了,沉了,空了,就比較能理解了!

為什麼學太極拳要學推手呢?且看一段故事:

“恰好端王出去打獵了,載治就叫端王的三個護衛:淩山(滿族),吳全佑(蒙族),朱萬春(漢族),陪他玩一會太極拳,結果載治一搭手,三個人卻全都站立不穩。左搖右擺,東倒西歪,好不令人懷疑他們的拳腳功夫。”

三個護衛練的都是硬梆梆的拳腳功夫,而載治就是一個練太極拳的人,當不用力的太極碰上了看似來勢洶洶的拳腳,卻是令 「三個人卻全都站立不穩。左搖右擺,東倒西歪」,當然不是說三個護衛的功夫真的很不濟,而只是說明瞭不用力的太極比起花盡氣力的拳腳功夫有著過之而無不及的威力。而當中的「搭手」就是推手,而要練習到「不用力」這個份兒,首先就要訓練身體的聽勁,慢慢的令身體對外界變得靈敏,才是太極的正途!

練好推手之後,就要練散手了!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