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汝華
楊露禪在端王府時,端王曾身邊有三個八旗事務,端王的護衛有漢、滿、蒙之分,個個都是武功高強,均非等閒之輩。一日,端王的弟弟載治(載治是楊露禪的學生之中學得比較好的一個)去端王府,恰好端王出去打獵了,載治就叫端王的三個護衛:淩山(滿族),吳全佑(蒙族),朱萬春(漢族),陪他玩一會太極拳,結果載治一搭手,三個人卻全都站立不穩。左搖右擺,東倒西歪,好不令人懷疑他們的拳腳功夫。
後來端王回府,載治和他論及此事,載治問說:「請問他們三個是護衛你的,還是你護衛他們?」 端王聽你話中有話,答道:「當然是護衛我的!」 載治說:「他們三個連我都打不贏,你說他們怎樣護衛你?」端王沉思了一下說:「這件事問問老教習吧.。」
於是命人請楊露禪父子來一起用飯。就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端王提及此事,載治說:「請老先生栽培栽培吧,好叫他們可以名符其實。」楊露禪笑到說:「只要他們好好練,由現在起我要好好的教他們。三年之後必然有一番新面貌。」端王把三個護衛叫過來給老教習道謝。他們說:「我們拜老師得了。」按端王的意思認為可以拜老師。但是楊露禪一想,還是不成,自己是王爺的老師,不能叫護衛跟王爺同級,因為那時候是封建社會,等級制度十分嚴格,因此只能叫他們拜楊班侯為師,但實際上三人的太極拳還是楊露蟬教的。
這三個護衛不是平常的老百姓,他們的功夫本來就是比一般人好的,(三個護衛其中的一個是吳全佑(蒙族),他的兒子吳鑑泉,也就是吳氏的大宗師。)但是載治在陪太極拳推手時,三個人都站立不穩。左搖右擺,東倒西歪,這是很重要的啟示,說明太極拳是的利害之處!
然而,以三個護衛的武學基礎,披星戴月,天天勤習,酷暑寒冬,日日苦練,太極拳尚需三年的時間方可練成。 太極拳是本來就是”保密 “的,楊露禪所以只教三個護衛。
這就是太極拳的最後的功夫!” ……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呼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慢。是皆先天自然之能。……”
這三個人可能是學少林拳,象形拳,八掛掌,永春拳……,他們的拳當然是好的,但是太極拳完全不同於這些拳術的。
如果是走對正路,時間長一點還問題不大,可是反觀現在的人教太極拳的教師,大都只是教了架子,完全沒有內涵,三個月學一套拳,為了留住住學生,只好就一套又一套的接著教,但這樣學生能學到什麼呢? 如果連教的人也不清楚教的太極拳是甚麼,只顧傳授形體、架子,而不識真蘊,那會將歪曲了太極重覆又重覆的教給學生,學生學不到什麼是必然的結果,所以一個正確的老師是實在實在重要啊!練太極拳,如果是對的,一套已經十分足夠了,一套接一套的練習只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我們的學校的學生不是這樣教的,是手把手教的!是用心在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