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汝華
我們設想一個故事:
假如
某一天,有一位老人家在練太極拳,鬆柔舒展,非常快活,像在雲際當中打拳,像神仙一樣打拳。
旁邊有一些他的老友,鶴顏白髮,下奕正逢敵手,卻各不相讓,……
忽爾,有一群兇神惡殺之徒衝出來,破壞了本來和平靜態的局面,向老人們大哮,命他們乖乖交出身上的財物,否則後果自負矣。惡徒還未回過神來,就被老人不費吹灰之力的打得落花流水,逃之夭夭也。……
這是一個畫面,也是一個故事,但說明了耄耋如何能禦眾?
老人和力壯年輕人相抗,這不是雞蛋和石頭嗎?
王宗岳先生他寫了這個事情,我想是根據當時事情的結局的一個描寫!
王宗岳先生他寫了很簡單,寥寥數字,並不是給人家看的,而是事實的描述,太極拳當然是非常利害的,卻很多人不知道的。
少林拳和太極拳完全不同的,少林拳有力, 太極拳無力,少林拳有形, 太極拳無形,完全的太極拳是隨心所欲,使用時肯定並不是一招一式的,而是”隨變化萬端”的。陳式太極拳據說王宗岳先生傳蔣發推展出來的,是的,太極拳老早就開始的,”耄耋” 老早就開始的!但是太極拳傳到現在愈來愈不像樣子了!
我的“故事” ,悲哀的“故事” !
《太極拳論》 王宗岳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隨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虛靈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呼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慢。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禦眾之形。快何能為。立如平准。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語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隨心所欲。本是舍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辯焉。是為論。 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棚捋擠按采洌肘靠。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棚捋擠按。即乾坤坎離四正方也。采洌肘靠。即巽震兌艮。四斜角也。進退顧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則為十三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