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內力與重量的分別

吳汝華

既然是武術,當然不僅僅是推手,推手只是太極同門用來互相磨練功夫的一種方法而已,太極拳當然也要散打的,哪有只是推手的道理?但是很多人因此發現需要另外去學些武術來應付或增進力量和速度,否則無法打,鍾文淵先生明確告訴學者,是錯的!為什麼呢?

還是那句話,太極拳是不用力的,而其他的拳種都要用力和練”力”;如果你一會兒用力,一會兒不用力,非把身體搞亂不可, 有這樣想法的人,很難練成太極拳,所以鍾先生說練太極拳的人是很可憐的,他只能練一種拳!

但是,很多太極練家子都知道,當今世上純太極者,包括一些太極大師們能散打者實在是極少極少,就算能打者也並不見得比練外家拳的高明,真不知道出了什麼問題?有些大師推手很好,也能做到一些順水推舟,引進落空,但和散打還是兩回事,這裡面其實有個很關鍵的、卻鮮為人知的原因。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

外力、內力與重量的分別。

外力很好理解,就是肌肉的力量!這種力量很容易練,肌肉是人體能夠控制的一種東西,只要肯吃辛苦,不論是練外家拳,還是練舉重,或者做健身都能練出來,這種力比較簡單,不被練太極拳的人所看重,推手時你一用,他就罵你了,第二種是內力,就是筋的力,筋也是人體可以控制的一種東西,練到這一層的人就不同了:1、筋是在人身體”內”的,使用時外人看不到,出其不意,難以防範; 2、肌肉放鬆了,皮膚的敏感度好很多,因此聽勁也不錯了,別人用力他可以很早發現;3、筋力比肌肉的力要細膩,轉動時也可以將沾黏連隨做得不錯看起來和對方合成一體;4、筋鬆後,推手時手臂又可以突然地伸長一些,明顯地比僅用肌肉的人力量更大卻又不易被發現。有人就認為內力比外力高很多。 就是筋的力, 又稱作”勁” ,(勁就是筋的變詞)能用筋的力自然已高出肌肉的力許多,尤甚是在推手上,於是大家就將此看成是太極拳練習的最高目標,可惜的是,太極拳不是練力的,無論外力還是內力!

太極拳用的是重量,是由骨頭帶出來的,骨是人體不可控制的東西,只能制造條件讓它流動,好像水,如要將它引過來,只能去挖一條溝, 像骨一樣,不用力,如沒東西阻擋,它就會掉下來 而下跌下沉的重量又可和地面產生反作用力(彈性),因此要上升也可以不必用”力” (我們見過很多固體東西這種現象,如皮球、 鞦韆都有些相似,你能拿到骨的重量並以此來練拳,練出來的才是太極拳要練的東西!

當人不是用外力或內力來練拳時,你的技擊功能會有驚人的突破了,西安趙堡太極高手劉瑞先生,有”閃電手” 之稱,散打時出手極快,真正是”後發先至” ,太極拳的緩來則緩隨,做的的人不少,但急來則急應呢?上哪兒去找?鍾文淵先生和人散打時,外人形容好似和很多人在打,敵人好像從四面八方包圍了他。這只有是用”重量”練拳的人才能練到,如用”內力”練拳的,永遠只能停留在推手界 !因此如有哪位太極高手,練來練去只能推手不能散打,你就可以懷疑他練拳時到底是用了重量還是內力?(”大師” 大概不會用外力的)用了骨還是用了筋?表面看來,用了筋總是比用肌肉好,這只能說是在推手上表現較好罷了, 其實是差不多的,因為仍在力的範疇,說句不客氣的話,卻更帶有欺騙性,(不過往往這些大師並不知道自已是錯的, 並不是故意去騙人。)令人以為太極拳就只能推手。由於用筋也不算是”放鬆” ,因此沒有養生的效果, 當然也不會有技擊的效果!充其量只能成為推手大師,很可惜的!推手本來只是一個印證手段,卻成了學習目標,這是本末的倒置的事!

至於連推手也不推的太極拳練習者們則不在我們評論的範圍!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