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汝華
在”我的太極啟蒙老師“一書說到我的王老師,他為什麼一定要練到”太極拳!”太極拳的真假有這麼重要的嗎?
其實這就像黃金和鑽石一樣,你說真假重要嗎?
他一輩子契而不舍的地追太極拳,追了一輩子,是否僅僅是為了完成一個心願?
不是的,他是在找太極養生!
一個人老了,除了少數的人是視死如歸之外,多半人都希望自已長壽並健康的,不但長壽還最好能越來越年輕,這一個夢唯太極拳能幫你圓!
這有些像武俠小說中的情節了,但確實是千真萬確的!
太極養生的事早就有提, 被太極界奉為神明的王宗岳他的太極拳論,人人在讀,很多人還倒背如流,不知為什麼,但對於這樣一段養生證明的重要文獻確人人視而不見,不僅令人發問,那些大師們在做些麼呢?太極拳的的最高表現就是推手麼?
這段文字大家不陌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禦眾之形,快何能為。…
1. 耄指80-90的老人,耋指70-80的老人,那時候人的壽命普遍只有40-50歲,所以才有人生70古來稀這話,那時候的80、90歲在現在起碼得算120歲,這就是太極的養生的證明;
2. 耄耋能御眾,何為眾?俗語”三人成眾” ,起碼得三人以上,老爺子能打三人以上的”人” ,那還不是防身的證明?
3. 再看王宗岳用了個觀字,要人”看” ,不是用”聞” 字或”傳” 字,用了觀字,就是說這個現象周圍都能看到的,不是非常偶然的,否則人家上哪兒去觀?
4. 所以說太極拳的功能的存在是遠在王宗岳拳論之前,而第一套太極拳:陳式太極拳的創立是遠在其之後,在其之後大量的人練太極拳了,太極的功能反而不見了,這是為什麼?
我的啟蒙老師,他之所以還在尋找這個真的太極拳,他其實是在尋找他生命中的第二春!
他可以籍太極拳而得到重生。
因他早就不是沽名釣譽的人了!
他生命中學習過三次太極拳,第一次是亂學,是錯太極,將很多種拳混在一起,結果練至中風!第二次是不完整太極,但已靠近太極拳了,表面看來,功夫已很好,推手堪稱一流,但事實上只是兒戲,功夫也只限於推手,(推手不能算功夫)。 而更重要的是,推手也不能養生,何來證明太極拳的高人之處?
第三次他學到了真的太極,好像也不是太難, (本來太極拳並不是太難的,但走錯了路就是到不了的,)他得到了,他的養生就顯出來了,(假以時日,他的髦耋御眾也是可能的),但這個已是不很重要的事了,因為他已經得到人們夢寐以求的, 越來越年輕、新的生命的路!
我在和他通電話時他說了一句好好笑的話,我當禮貌地問候她太太是否健康時,他卻說:”她沒有辦法了,只能是越來越老了!”
鍾文淵先生在替人書上題字時永遠只寫太極養生四字。他的武功難道不還不夠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