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汝華
有個親戚是個烹調高手,年齡大了,家裡請了個工人,是個印尼妹, 想教她做中國菜, 工人學得很認真!
數月後造訪她家,她苦笑著請我們吃一餐便飯,說是那個印尼妹做的。
菜一上桌,眼睛一亮,真正漂亮!有飯店宴客的水準。不知為何主人還不滿意?
客氣一番,迫不及待地下了筷子,我的媽,馬上想吐出來, 有的鹹得發苦,有的好像沒放過鹽,有的卻不知什麼怪味。魚有些腥的,想必是酒忘了放,炒菜菜卻有生油的味,可能油沒熱透就放下菜了… 我也只好望著滿桌的菜笑。
主人開始解釋說因為工人篤信回教,不能吃有豬肉的東西。偏偏主人家用的上湯大部份有豬的成份,因此她絕不會試味道。如何為之好,她更本不知道,跟她說也不明白。她就是依樣畫葫蘆,把樣子做像了就算。至於調味如何,火候如何,她沒法分辯,索性就不講究了。 她能關注只有樣子。
做菜講究色、香、味,其中最主要的當然是味。因為這是食物,主要功用是吃的。學做菜的人不試是不行的,就算很有經驗的,恐怕不試也不大行。我們看到一些烹飪大師的在參加比賽時(如鐵人料理),也是要試味道的,菜講究色、香、味,最重要的當然是味,不試怎麼知道?
就和我們現在的太極拳一樣,太極拳本是武術的一種,主要功用當然是”技擊” 方面,哪有光看”色” 的道理?自然最重要是講究”味” 的。
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
糾正世紀之誤 把真正的中華武術推向世界
http://taichiforum.org/viewtopic.php?p=37285#37285
此文作者對於中國武術至今走向和體操化、芭蕾化發出焦急的呼喚,但我們以為外家拳的發展終究還是比太極拳的發展好一些。因為外家拳畢竟在力量、速度上和真的搏擊比較接近,太極拳就完全不是了:練時慢,用時快;外形柔、內在剛;你在看一套緩慢的,柔和的太極拳架時又怎能知道他能否在出手時會是異常剛強,異常迅猛?甚至可達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還是和印妹的一桌菜差不多,只是中看不中吃的擺設?
要想太極拳不至於滅亡、得已恢複本來面貌,需要壯士斷臂,將太極拳的套路比賽,清除出武術比賽項目,如果說太極拳就算沒有了”技擊”的功能還有養生的功能,那就更沒有必要比賽了,養生的好東西如瑜伽,氣功…都沒什麼比賽的。這樣我們的太極拳可能還有救。洗心革面,重新來過,也許一二十年後,會有一批真材實料的太極拳精英出現!我們相信會有這樣的一天的!!